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关于印发《常德市市长质量奖(组织)评审准则》的通知

来源:市质监局 2018-06-08 12:45 字体:【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组织):

  《常德市市长质量奖(组织)评审准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常德市质量强市和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2018年6月8日


 

 

常德市市长质量奖(组织)评审准则

 

  常德市市长质量奖(组织)评审内容以《常德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GB/T19580-2012》等为主要依据,分别对候选组织的质量、创新、品牌和结果四大部分进行评审。各部分评审内容如下:

(一)评审准则

  常德市市长质量奖(组织)评审准则包括质量、创新、品牌和结果四大部分,由4个一级评审项目、10个二级评审项目和26个三级评审项目组成,形成依次展开的关系,各级评审指标及其分值分布如表1所示。对组织的评审内容见附件。

 

表1:常德市市长质量奖(组织)评审内容框架

一级评审指标

二级评审指标

三级评审指标

1.质量(350分)

1.1质量发展(120分)

1.1.1质量战略(20分)

1.1.2质量文化(20分)

1.1.3基础能力(40分)

1.1.4质量教育(40分)

1.2质量安全(100分)

1.2.1质量责任(40分)

1.2.2质量诚信(30分)

1.2.3风险管理(30分)

1.3质量管理(130分)

1.3.1理论模式(50分)

1.3.2技术方法(40分)

1.3.3改进攻关(40分)

2.创新(150分)

2.1管理创新(70分)

2.1.1创新能力(70分)

2.2技术创新(80分)

2.2.1技术先进性(50分)

2.2.2社会价值(30分)

3.品牌(100分)

3.1品牌建设(50分)

3.1.1品牌规划(10分)

3.1.2品牌推广(20分)

3.1.3品牌维护(20分)

3.2品牌成果(50分)

3.2.1品牌效应(50分)

4.结果(400分)

4.1产品和服务

(150分)

4.1.1关键指标(80分)

4.1.2顾客满意度(70分)

4.2经济效益(150分)

4.2.1财务绩效(50分)

4.2.2市场份额(50分)

4.2.3税收贡献(50分)

4.3社会效益(100分)

4.3.1员工满意(25分)

4.3.2产业引领(25分)

4.3.3公益支持(25分)

4.3.4社会影响(25分)

 

(二)关键指标

1 质量 

  1.1制造业企业近三年内产品质量合格率均处于省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未出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现象。 

  1.2服务业企业近三年内顾客满意度均处于省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生活性服务业企业顾客满意度达到75%以上。

  1.3食品类、农产品类企业,生产加工产品检测合格率近三年达到98%以上。禁限用农药或兽药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2 创新

  2.1 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获得政府和行业奖励数量和等级。 

  2.2企业核心技术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数量和等级。 

  2.3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获得技术专利的数量与水平,参与国际、国内、行业技术标准制修订数量处于行业领先。 

3 品牌 

  3.1主导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占有率市内同行业领先。  

4 结果 

  4.1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利润总额、销售额等关键财务指标水平及其趋势市内同行业领先。 

  4.2近三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总产值综合能耗水平及其趋势市内同行业领先。 

  4.3近三年对国家和地方依法纳税总额市内同行业领先。 

(三)否决事项

1.近三年内出现过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2.近三年内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3.近三年内出现过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 

4.近三年内在质量、安全、节能环保、市场秩序、知识产权等方面受到相关主管部门行政处罚。 

5.使用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物资和采用落后的工艺和淘汰的设备。

 

附件:

常德市市长质量奖(组织)评审内容

 

1 质量

  1.1 质量发展

  1.1.1 质量战略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质量战略的组织制定及其实施效果。

  ——高层领导重视并亲自推动质量工作;

  ——确定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将质量追求与质量发展纳入企业总体战略;

  ——制定质量战略或规划,并组织实施;

  ——实施质量战略产生近期效果和长远影响。

  1.1.2 质量文化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特色质量文化建设及其成效。

  ——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质量文化;

  ——建立推动质量文化的相关制度机制,质量文化被本企业全体成员所接受,并共同遵守。

  1.1.3 基础能力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质量基础能力建设情况。

  ——有建立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等方面的管理体系并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GB/T19580-2012》;

  ——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工作体系,积  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化工作;

  ——建立了完善的计量体系,计量检测能力和水平突出;

  ——确保质量战略目标实现所需的财务等资源投入;

  ——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体系。

  1.1.4 质量教育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在质量方面的教育及专业技术人员建设情况。

  ——制定各种质量教育计划,通过分层施教、因人施教,对企业内各层次人员开展系统、定期的质量教育;

  ——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使用,拥有一大批稳定的熟练技术工人,关键岗位人员具备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

  1.2 质量安全

  1.2.1 质量责任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落实质量责任及相关制度建设情况。

  ——建立完善企业质量责任体系;

    落实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质量主管人员对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

  ——系统地关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

  ——实施首席质量官、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质量安全“一票否决”、质量考核及岗位质量规范等相关制度;

  ——履行质量担保责任、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

  1.2.2 质量诚信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质量诚信意识及实践情况。

  ——具有强烈的质量诚信意识,建立质量诚信管理相关制度,并推动实施;

  ——建立实施重大质量事故主动报告制度等;

  ——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道德规范;

  ——尊重消费者权益,保障消费者健康和安全,妥善解决争议和赔偿;

  ——质量信用记录及外部评价情况良好。

  1.2.3 风险管理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及其成效。

  ——具有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防与管控体系;

  ——收集、识别潜在的质量安全风险信息;

  ——分析、研判质量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降低质量安全隐患;

  ——建立完善质量安全风险应急处理机制;

  ——健全质量追溯体系。

  1.3 质量管理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在质量管理理论模式、方法技术与改进攻关方面的创新情况。

  1.3.1 理论模式

  提出了创新性、具有重大突破的质量管理新理论;

  ——提出了开创性、具有推广意义的质量管理新模式;

  ——理论模式创新成果得到应用实施并取得成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3.2 技术方法

  ——针对具体质量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质量管理方法、技术或工具,取得实际效果,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1.3.3 改进攻关

  ——开展重大质量创新改进和技术改造项目攻关,解决了行业共性质量难题,对促进企业及行业质量技术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广泛开展大规模群众性质量活动并取得成效。

2 创新

  2.1 管理创新

  2.1.1 创新能力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在理念、组织、制度等方面的管理创新能力。

  ——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获得政府和行业奖励的数量和等级;

  ——提出了先进性、创新性的管理创新理念;

  ——针对生产经营管理具体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取得好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建立了激励管理创新的制度机制,形成积极创新、主动创新的企业文化和环境。

  2.2 技术创新

  2.2.1 技术先进性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能力及效果。

  ——与省内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获得技术专利数量与水平,在研发方面的经费投入及其占销售收入比例、人员配置与平台建设情况;

  ——与省内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推出新产品、新服务的能力及新产品产值率;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成为集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

  ——将技术创新作为提高质量的抓手,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产品,提升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

  2.2.2 社会价值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技术发挥的社会价值。

  ——核心技术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核心技术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发挥作用;

  ——核心技术在提高国防能力、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中发挥作用;

  ——核心技术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中发挥作用。

  ——核心技术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如适应市场需求、替代进口产品、突破技术壁垒进入国际市场等。

3 品牌

  3.1 品牌建设

  3.1.1 品牌规划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在品牌规划的做法。

  ——将品牌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

  ——识别和确立品牌定位和价值,制定明确的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并实施;

  ——创建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品牌文化,实现质量与品牌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3.1.2 品牌推广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品牌推广的基础与做法。

  ——拥有完善的品牌管理组织体系及专业人员;

  ——品牌推广投入经费及其占销售收入比例;

  ——按照品牌战略规划,开展品牌营销与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品牌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3.1.3 品牌维护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在顾客投诉处理、品牌危机处理、品牌保护及品牌评价方面的做法。

  ——妥善处理顾客投诉,确保投诉得到有效、快速的解决,最大限度地减少顾客不满和业务流失;

  ——构建有效的品牌危机处理机制,妥善处置突发的品牌危机事件;

  ——采取有效的品牌保护措施,防止品牌侵权行为,维护品牌形象及品牌自身利益;

  ——评估品牌建设成效,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品牌管理。

  3.2 品牌成果

  3.2.1 品牌效应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品牌效应建设成果。

  ——主导品牌产品或服务市场占有率及排名;

  ——与省内同行业比较,品牌价值及其变化趋势;

  ——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

4 结果

  4.1 产品和服务

  4.1.1 关键指标

  ——与市内同类产品相比,制造业企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水平及其趋势,服务业企业服务及时性、可靠性等关键质量指标的水平及其趋势;

  ——主导产品或服务执行标准的技术水平及获得认证情况。

  4.1.2 顾客满意度

  ——与市内同类产品或服务相比,主导产品或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水平及趋势。

  4.2 经济效益

  4.2.1 财务绩效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财务绩效。

  ——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利润总额、销售额等关键财务指标水平及其趋势;

  ——近三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总产值、综合能耗水平及其趋势。

  4.2.2 市场份额

  ——近三年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

  4.2.3 税收贡献

  本条款主要考察企业为国家和地方做出经济贡献情况。

  ——近三年对国家和地方依法纳税总额。

  4.3 社会效益

  4.3.1 员工满意

  ——建立保障员工、顾客及利益相关方人权的相关机制;

  ——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保障和改善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等合法权益,员工满意度和契合程度高。

  4.3.2 产业引领

  ——将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广,带动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提升与产业优化升级;

  ——发挥对中小企业的带动提升作用,引领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带动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管理创新,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和市场服务能力,增强产业链和企业集群的质量竞争力;

  ——促进和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4.3.3 公益支持

  ——确立以质量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建立履行社会责任的机制,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积极履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区域就业率,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支持区域教育和文化发展;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形象。

  4.3.4 社会影响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获得市级以上政府质量表彰奖励;

  ——通过经营活动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推动社会进步、保障社会安全,树立“常德制造”和“常德服务”等良好形象。

 

常德市质量强市和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办公室          2018年6月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