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武陵区芦荻山乡市场监管工作随访
在武陵区芦荻山乡活跃着一支身穿湛蓝制服的执法队伍,他们为了百姓的食品安全、生活安全,每日穿梭在乡间小道……他们就是武陵区芦荻山乡市场监督管理所(简称“芦荻山乡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日前,记者前往武陵区芦荻山乡,体验了他们紧张而忙碌的一天。
凌晨的忙碌
11月11日0时30分,武陵城区静谧祥和,除了在手机端抢购“双11”产品的“手机党”,大多数市民早已沉浸在睡梦中。此时,芦荻山乡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已守候在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入口。
凌晨1点左右,一辆从云南省开过来的大货车满载着四季豆驶入二号门的过磅通道,入口的市场工作人员首先对其进行疫情常态化管理的相关登记,随后,芦荻山乡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就开始查验货物的相关材料。
“师傅,麻烦您出示产品合格证和产地证!”
货车司机轻车熟路地拿出了盖着红印章的相关资料。登记后,该车驶入了相关档口。
“查验和登记这些材料是什么目的?”记者有些好奇。
“本质上是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具体是能起到溯源的作用!”芦荻山乡市场监管所所长王波平介绍,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陵区在食品监管这块更加完善了食品溯源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与此同时,芦荻山乡市场监管所副所长覃业军和工作人员李文杰拿着一份整改通知书送达到一商户的手中,该商户接到整改通知书后立即表示积极整改。随后,记者跟随他们来到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小额交易区域进行巡查。此时已经有不少开着三轮车来进货的商户。该区域主要是针对散客进行一些小型批发,交易量不大,但是十分繁忙。记者结束采访时已经到凌晨2点多钟,但监管工作仍在继续。
巡村的日常
11月11日9时,芦荻山乡李白溪村村部热闹非凡,王波平和队员们正在这里宣传保健品识别和谨防诈骗等内容,村民们听得十分认真,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12时10分,记者跟随他们来到了武陵区芦荻山乡黄爱学校。
“我们辖区有12所学校和幼儿园,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孩子有关的事都是天大的事,今天我们就去突击检查!”王波平说。
到达黄爱学校时,孩子们正在学校食堂用餐。工作人员戴上口罩、帽子和手套进入了后厨,检查储藏室的物品是否是正规厂家的产品,是否超期,摆放是否合理,后厨卫生是否规范,并认真检查了当日的食品留样,对需要进一步规范的地方现场与学校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沟通。
“我们非常重视监管所给出的整改意见,也欢迎他们经常来检查。”黄爱学校负责人直言道,监管就是从专业的角度为学校的食品安全把关,避免出问题,这是好事。
下午2时,工作人员又驱车来到李白溪村6组巡查乡村早餐店和小超市。商户们对监管所的同志十分熟悉,对工作人员提出的整改要求积极配合。
三人的“战场”
近年来,武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和监管市场主体,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武陵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护航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芦荻山乡市场监管所仅有3名监管人员,承担着芦荻山乡辖区内2100余户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任务,辖区内不仅有辐射湘西北的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还有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以及12所学校及幼儿园等重点管理监管对象。该所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持续加大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力度,切实保障了芦荻山乡市场安全、稳定和发展。
线长面广人少,如何做好市场监管?
芦荻山乡市场监管所通过摸清监管底数,夯实全覆盖监管基础,建立了《食品流通》《食品消费》《食品小作坊》《食品流动摊贩》《学校食堂》等各类台账,全面建立“一户一档”700多份,做到市场主体监管步步留痕。该所对于校园食品安全,采取现场观摩、现场教学、探讨交流的方式组织全乡学校负责人进行培训,高位推动学校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保障师生饮食安全;通过在芦荻山乡18个村(居)统一安装专门的食品安全宣传阵地墙,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氛围。
在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正式营业的两个月前,芦荻山乡市场监管所就开始以餐饮门店、冷链食品经营门店、进口水果经营门店等为重点进行上门服务指导,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并积极引导经营户办理营业执照。目前,该交易中心办照率已达95%以上。
农村集贸市场既零散又自由,监管同样是难题。该所在对集市划区分类,督促经营户持照经营、规范经营的基础上,建立“食品快检+”工作机制,推进食品安全快检进入农村集市常态化,提高了农村老百姓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常德日报记者:林毅 武大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