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感冒的中医名方
荆防败毒散,治风寒感冒老少皆宜
常见症状:寒重热轻,头身痛,咽痒,咳嗽,痰白稀薄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赵琰: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张时彻的《摄生众妙方》卷八,由人参败毒散去掉人参、生姜、薄荷,再加荆芥、防风变化而来,具有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功效。它药性平和,适应症广泛,老人小孩皆宜,是这个方子很大的优点。
它对外感风寒湿邪的病症有较好治疗作用,比如吹空调后受凉,出现咽喉痛、头昏脑胀,此时喝上荆防败毒散,休息一下,很快就可以恢复。 如果觉得煎煮麻烦,可以选择其对应的中成药,即荆防颗粒,热水冲服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荆防败毒散原本成名于外科领域,常用于治疗疮痈肿痛、皮肤瘙痒、湿疹等疾病,当然也需要对症用药。
加减葳蕤汤,治阴虚感冒不伤阴
常见症状:微恶风寒,身热不扬,无汗或汗出不畅,或盗汗,咽干口燥,干咳少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吴圣贤:阴虚人群咳嗽时往往排痰较少,咽干口燥,手脚心热,夜间睡觉容易出汗,常把手脚放在被子外面。如果反复感冒损耗肺阴,可能引发阴虚咳嗽,一旦受到轻微刺激就发作,且长时间不好转。
若为阴虚感冒,可用加减葳蕤汤,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由葳蕤(玉竹)、白薇、葱白、薄荷、淡豆豉、桔梗、炙甘草、大枣组成,具有滋阴解表的功效。葳蕤滋阴、清热,是本方君药之一,清热而不伤阴。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既可以退热,也可以缓解咽痛,是本方的另一味君药。葱白、淡豆豉解表散邪,能辅助薄荷驱散外感的邪气。
银翘散、桑菊饮,风热感冒很适合
常见症状:发热重,恶寒轻,咽干口渴,咽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舌尖红。
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王玉光:风热感冒不适宜辛温发汗,可能会加重咽痛、口干、痰黄等症。治疗风热感冒的关键是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经典方剂是银翘散,出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桔梗、牛蒡子、甘草、淡竹叶、芦根组成,可明显缓解咽喉肿痛等症状。
另外,桑菊饮也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同样出自于《温病条辨》,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功效,可改善咳嗽、头痛、流黄涕等症状。日常也可以选取此方的两味君药,即霜桑叶3g、菊花3g,以200毫升开水冲泡,可预防风热感冒。
香薷散,治暑湿感冒效果好
常见症状:发热,汗出不畅,肢体困重或酸痛,头重如裹,胸闷脘痞,纳呆,鼻塞,流浊涕。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余仁欢:秋初暑热未散,还夹杂一些湿邪,若消暑贪凉,出汗后受风、洗凉水澡,过食冷饮等,可导致内伤于湿、外伤于寒,引发暑湿感冒。香薷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薷、厚朴、炒白扁豆组成。香薷有“夏月麻黄”之称,发汗作用弱于麻黄,可避免暑热季节发汗过多。
将香薷、厚朴、炒白扁豆按2:1:1的用量比例,放入容器剪碎,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代茶频饮,可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但不能将其作为健脾药方长期饮用。若外感热邪明显,可以再适量加用银花、连翘等清热解表药物。
玉屏风散,预防气虚感冒
常见症状:恶寒发热,鼻塞或流涕,乏力,自汗,咳嗽无力,痰白,平素神疲体弱,或易感冒。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钱会南:气虚人群常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容易反复感冒,或者反复发作过敏性鼻炎,可以用玉屏风散增加抗病能力,由生黄芪、生白术、防风组成。
生黄芪、生白术益气固表,与祛风解表的防风合用,补气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将生黄芪、生白术、防风按2:2:1的用量比例,沸水冲泡10~15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有咽干,咽痛,下午、晚上手足心热,入睡后出汗较多等症状的阴虚、内热人群,不宜使用玉屏风散。若已罹患感冒,单用玉屏风散效力不足,需要再结合症状增加适宜的解表药物。
麻黄附子细辛汤,调理阳虚感冒
常见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痛,无汗,乏力困倦,语声低微,四肢不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霍则军: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助阳解表的功效。素体阳虚的人群不耐寒,常常怕冷,精神倦怠,喜欢躺着休息,容易反复感冒,但体内阳气不振,无法自行迫汗外出,此时就需要麻黄附子细辛汤振奋阳气,迫使寒邪外出,麻黄在外助力发汗解表,附子在内温通经络,细辛外解太阳表证,内散体内阴寒,三药合用,既散体表之寒又固体内之阳。若其他疾病中存在“内阳虚、外风寒”的情况,也可以考虑使用这个方子来治疗,例如过敏性鼻炎、寒性哮喘等。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