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幸福“食”光——常德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纪实
(常德日报2022年12月28日16版)
近年来,常德食品安全工作成绩斐然,自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在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排名第一,2021年受到湖南省人民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第三方调查显示,群众对我市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逐年提升,从2018年创建工作启动时的81.31分到2022年的89.41分,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2021年11月,我市被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确定为第四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荐城市。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食品安全领域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是反映一个城市整体食品安全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今年4月,我市发布《常德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坚持“四个最严”、健全八大体系和实施十二大攻坚行动的具体任务。至此,常德以更细措施、更实工作、更严作风营造“党政同责推动、部门协作尽责、企业诚信自律、多方共同参与、社会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守护百姓幸福“食”光。
2022年常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动员部署会现场 ( 焦阳 摄)
坚持高站位大投入 守牢安全底线
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过程中,我市严格落实“四个最严”“两个责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坚持高站位、大投入,持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今年年初,我市调整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组织领导机构,明确由市委书记任创建指挥部政委、市长任创建指挥部指挥长。各区县(市)政府成立创建领导机构,形成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各部门协调联动的良好创建工作格局。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严格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全年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食品安全领域重大问题。我市制定了《常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修订《常德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推动信息互换、执法互助等。食品安全工作做到“五纳入”“四写进”,即纳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纳入绩效考核、纳入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纳入市委巡查重点、纳入社会综合治理,写进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工作报告。
在硬件基础建设方面,我市自2019年以来投入1.8亿元,用于食品安全抽检、食品安全示范建设、“三小”整治等工作;投入10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补助3000余家小餐饮“透明厨房”提质改造;投入近800万元用于食品检验所食品技术研发;投入5500余万元建设共享实验室。
顶层设计和财政投入,保障了常德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覆盖、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实现食品安全从养殖到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全链条监管,确保食品、食用农产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
2022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常德)启动仪式现场
推进“守查保” 全流程监管升级
“原材料进货台账在哪?带我们看看原材料储存地……”今年10月17日,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市第一幼儿园和武陵区启智幼儿园食堂进行突击检查。17日—19日,执法人员检查了全市15所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现场检查出54个问题。目前,所有问题均已要求学校整改到位。
今年年初,为进一步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省市场监管局统一部署,我市全面启动食品安全领域“守查保”专项行动。专项行动结合“护苗”“护老”“网剑”和特殊食品检查,从食品源头、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和消费终端进行了全流程的监管。
食品源头监管上,我市从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净化,推行食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和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集中整治耕地重金属污染、农村食品假冒伪劣、农兽药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从坚定执行“先验后收、分仓储存、分类处置”粮食收购制度入手,严把粮食收储质量安全关。全年市本级对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生物毒素污染等项目完成抽检计划13018批次,问题食品核查处置率达100%。
食品生产环节监管上,今年,市市场监管局指导572家食品生产企业根据风险等级、产品类别、企业状况、工艺特点等,系统分析生产全过程关键环节潜在危害和风险点,建立企业生产隐患清单,实现闭环式精准管控。同时,还重点开展金银箔粉、月饼、酱卤肉、预制包装菜肴类、乳制品、湿米粉等重点品种的专项整治。其中,对全市湿米粉、酱卤肉生产企业开展监督检查数据显示:全年检查湿米粉生产企业24家次,检查酱卤肉制品企业51家次,开展监督抽检144批次,立案调查9家,罚没金额45万元,约谈米粉企业8家。
食品流通环节监管上,我市建成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重点加大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5883人次,检查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5617家次,发现问题232个并立行立改。排查涉疫进口冷链食品2批次,有力防范了进口冷链食品的涉疫风险。
食品消费终端监管上,我市落实餐饮消费环节日常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飞行检查、体系检查,尤其是开展春秋两季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护苗行动”、工地食堂、养老院、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食品安全监管,同时,规范流动摊贩的管理。在今年的春秋两季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护苗行动”中,市市场监管局共检查学校食堂4314家次,责令整改381家,立案查处29件食品违法案件。
全年,执法人员穿梭在大街小巷,详细查看食品经营户相关资质证件、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检验报告、有效健康证件、索证索票、进货台账等情况,排查是否存在销售“三无”食品情况、是否按照标签标注的贮存条件贮存食材、是否有过期食品存在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64804家,检查覆盖率达100%;发现风险点3276个,整改完成3246个,问题处置率99.1%以上。截至11月底,全市查办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256件。
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检查月饼生产日期、保质期、标签标识等情况
创新“5+N+X”模式 共建共治共享
面对监管工作中的人员不足、耗时长、精准度不够,存在盲区、死角等问题的限制,如何突破传统监管模式,让监管更规范更高效?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创新举措,运用“5+N+X”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和“互联网+”技术,引导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5+N+X”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中,“5”就是覆盖市、县、乡、村、组的5级食品安全管理网络,市、县负责重点监管、双随机监管,乡、村、组负责全覆盖监管;“N”就是根据市场监管需要划分N个监管片区;“X”就是村(社区)划分X个社会治理网格。通过定片、定人、定责,实现监管片区与社区基础网格、片区监管人员与社区网格员无缝对接。
“5+N+X”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中的“智慧大脑”则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我市出台《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将市场监管、公安、农业农村、发改等部门涉及的食品安全数据,统一整合到全市食品安全综合指挥平台,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升日常监管的靶向性、精准性。该平台还提供居民互动渠道,发布常态检测信息公开,组织现场抽检全程参与、检测后处理全程跟踪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不定期开展“你点我检”系列活动等,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
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辖区内零食店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徐珊珊 摄)
为了让市、县、乡镇(街道)食安办、行政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快速熟悉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最大程度实现网格化自治,每年,市食安委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今年,市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采取食品安全普法教育、普及监管知识和指导监管工作方法等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了10大类业务培训,累计培训市场主体相关人员、基层监管执法人员、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粮食企业质量负责人、公安机关食药侦查骨干、进出口食品质量监管人员近1.2万人次。
当然,无论是打造放心食品环境还是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都离不开公众的知晓和参与。
今年,我市在3月15日、6月7日和6月27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3·15”主题宣传、“5·17”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系列宣传、“6·7”世界食品安全系列宣传和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现场推进会等活动,向居民发放宣传材料12万余份,强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和常识普及。另外,我市还在市县两级市场监管局网站开设食品安全曝光平台,定期公布食品抽检和案件查办信息,保障群众知情权。畅通举报渠道,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投诉举报办结率、回复率、回访率均达到100%。
食品安全无小事,是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当作对履职能力的一次大检阅、大考验,以此为契机推动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大提升,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曾帧 通讯员:吕若琛、吴依融 文/图)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