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总结

常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04-01 08:50 来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字号:【

2023年,常德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决策部署,秉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从市场监管部门做起”理念,主动置身全市打好“发展六仗”、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三年攻坚行动当中,担当实干、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2023年特色亮点

1.打造“三化服务样板,一流政务窗口”改革案例被人民网、湖南日报等媒体宣传推介。2023年全省市场监管工作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常德市场主体开办、变更、注销便捷性指标全省第一。市本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初评,石门、临澧积极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并进行了省级评价验收,市本级食品安全考核全省第一。石门县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澧县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均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2.认真落实《轻微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免罚清单》,2023年立案数量同比减少了48%。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成绩突出,连续4次获得中消协消费维权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6年全省考核第一。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文件448份、修订废止13份。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案件33起、涉企违规收费案件13起。价监、网监、广告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

3.荣获得全省法治市场监管建设工作A类单位。聚焦产业发展,举办生物医药专题和农产品深加工专题两场专利转化宣讲对接会。市本级知识产权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汉寿县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鼎城区、汉寿县通过省级知识产权强县复核验收。“汉寿甲鱼”纳入国家第二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行动重点联系名录。在湖南飞沃设立知识产权保护驻企业工作站并举行了授牌。

4.印发《全面推进县长质量奖评审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县级政府质量奖全覆盖。举办全市品牌建设大会,4家单位的产品获评首届“湖南名品”。全国首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项目高分通过国家验收。桃源县质量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全面推进“规范化药房”建设,加强药物警戒和不良反应监测,关于依托咪酯滥用调查、分析评价、认定建议等,为国家将其升级列管提供了重要参考。2023年常德药品安全考核被省局评为A级(先进)市州。

二、2023年所做工作

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履职担当能力再提升。始终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把主题教育纳入全年党的建设主题主线,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做好工作的“主心骨”,全年开展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26次、专题研讨12次,党组成员及基层党组织书记上专题党课45次,下基层调研66次,形成调研报告8份,发现并解决问题105个,举行调研成果交流会2次,推动建章立制6个。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形势2次,开展风险隐患排查6次,及时妥善处理网络舆情209件,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扎实开展行风建设三年攻坚常态化开展谈话提醒、警示教育等,联合驻局纪检监察组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积极支持“两代表一委员”、民主人士、企业代表人士、群众代表等参与行风常态化监督。

2.全面优化市场准入,营商环境再优化。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发布220项群众高频事项一次办目录,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办结时限压减71%,平均跑动次数降至0.49,即办件占比提高到38%。将21项高频办理事项,通过直接赋权、委托行使等方式赋权国家级和省级园区直接办理。在准入准营全生命周期,提供“不见面”“零跑腿”审批服务和集成服务。一年来,共为企业节省开办成本800余万元。

3.大力培育经营主体,量质齐升更优质。大力推进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年”行动,推动资源配置、政策设计、工作力量向经营主体聚焦,大力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推进便企利企服务前移,全力帮扶实体经济,经营主体量质齐升。出台支持“个转企”十二条政策措施,全面建立起转企“三库三单”,推出“个转企”专属融资服务,“个转企”成效明显,经营主体结构持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飞沃科技成为全市首家制造业上市公司。

4.推进生物医药招培,产业发展更兴旺。2023年来,全市共招引生物医药项目30个,总投资额81.5亿元,其中我局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个,正积极对接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76.9亿元,税收7.2亿元。我局先后赴北京、江苏、深圳等地招商考察12次,多次赴省药监局协调解决了云港生物原料申报生产许可有关问题、金健药业药品不良反应有关问题,积极向省药监局争取设立湖南(常德)生物医药创新服务站,并与11月16日在常德经开区挂牌。

5.加快质量强市建设,服务质量变革更高效。积极构建政府质量奖雁阵体系,目前已培育省长质量奖1个、市长质量奖4个、县长质量奖11个,3家企业申报第八届省长质量奖。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开展质量品牌帮扶诊断,4个产品获评“湖南名品”,7家小微企业纳入省、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帮扶目录。全国首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项目高分通过国家验收。

6.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有活力。持续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全面助力“创新突破 产业突围”。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4212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08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325件,授权量562件。聚焦产业发展,举办生物医药专题和农产品深加工专题两场专利转化宣讲对接会,为政银企校“牵线搭桥”。全市全年实现专利转让、许可总量2113件,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5.6亿元。与公安、法院、检察院、常德海关、常德贸促会联合签署了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设立知识产权保护驻企业工作站,建立“纠纷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全年共调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314件。

7.加大竞争执法力度,市场竞争生态再改善。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常态化开展长江禁捕、交通顽瘴痼疾问题整治、蓝天保卫战、创文巩卫等中心工作,市本级全年办理案件50件,其中行政处罚案件45件,依法不予行政处罚5件,移送公安机关3件。落实《轻微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免罚清单》,依法实施“首违不罚”“认罚择轻”,我局2023年立案数量同比减少48%,彰显了执法的“力度”与“温度”。牵头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全市272家监管部门参与,全年完成联合抽查1135项。妥善处置消费者投诉,全年共接到咨询投诉举报21043件,按时办结率99.6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20万元。

8.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安全风险意识更牢固。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各类专项整治,全市连续21年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初评。对全市4.2万家ABCD级主体开展全面督导,促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见效。扎实推进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全面启动“规范化药房”建设,力争2025年底前全市药品零售企业和使用单位全面达标。全市共办结药械化一般程序案件883件,移送公安部门典型案例34件。全面推进规范产品质量合格证工作,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全年共计抽查产品1068批次,合格率95%。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扎实开展特种设备“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指导227家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建立健全特种设备风险分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

三、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的工作部署,聚焦“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总思路,紧扣“一个大市场、两个纲要、三个监管、四个安全”工作着力点,纵深推进创新突破产业突围,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高质量发展水平,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在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常德建设中展现市场监管的担当与作为。围绕这一总体要求,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保障力度,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一是突出政治机关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实党组中心组和支部理论学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创建,深入开展“四强”党支部建设,不断助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持续抓好非公组织建设“两个覆盖”,推进清廉企业建设,充分发挥非公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官网、微信公众号管理和网络舆情监测处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落实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二是突出行风作风建设。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探索开展廉政风险评估,加强纪律建设,培育机关廉洁文化,加强家风建设,不断推进清廉市监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持续抓好“两带头五整治”、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影响力为亲友牟利、医德医风和医疗领域腐败集中整治等工作。深化行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落实“深化拓展年”工作部署。坚决落实省委“十二个不得”要求,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认真抓好会议文件、材料报表、监督检查、考核评比等工作的统筹,切实减轻基层干部负担。全面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职责,紧盯监管领域中的“微腐败”,加强督导检查力度,完善制度机制,深化标本兼治。认真做好人大评议、民主监督以及建议提案办理等工作,不断推进依法行政、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三是突出基层基础建设。针对现实需求,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和水平。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目标,精准施策培养干部、人岗相适选用干部、实践一线锤炼干部、宽严并济激励干部。稳妥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有序开展省级“四星市场监管所”和市级“三星市场监管所”创建,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不断提升市场监管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统筹做好老干、工会、共青团等工作,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二)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确保食安创城验收。2024年,全市全域创建迎接国家、省级评价验收。时间紧任务重,务必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级验收。一是盯紧盯牢目标任务。“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争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已写入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3月4日,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2024 年度湖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评价验收和复审的通知》(湘食安办函〔2024〕6 号),明确武陵区、鼎城区迎接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复审,石门县、汉寿县、桃源县、澧县、安乡县、津市市迎接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验收。各地要紧盯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级验收的目标任务,推进创建工作任务落细落实。二是压紧压实职责任务。上半年,市本级迎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验收;12月底前,各县市区迎接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评价验收和复审。各地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认真对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2023版)》《湖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评价细则(2024版)》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坚持高位推动,完善工作机制,推动责任落实。三是做细做实工作举措。各地要认真对照创建标准和评价细则,紧紧围绕营造宣传氛围、完善指标资料、提升点位标准、打造示范引领等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凝聚合力,确保创建工作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四是强化食品日常监管。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认真落实《常德市202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切实履行分层分级监管职责,为基层减负赋能。积极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加强特殊食品及食盐安全日常监管。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你送我检”,强化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组织风险隐患排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地方特色食品等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加快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三)大力推进主体强身,积蓄经济发展动能。扎实推进主体强身行动,健全工作机制,落实清单管理,压实推进。一是确保总量平稳增长。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发展预期,坚持全市一盘棋理念,做好量和质的统筹。各地在细化经营主体发展预期上,不能层层加码,要因地制宜,既要把工作做好,又不能增加基层负担。要深化“三化服务样板 一流政务窗口”建设,实现市场准入畅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要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二是积极推进“个转企”工作。落实市政府出台的“个转企”十二条政策,推进“个转企”专属融资服务,动态管理“三库三单”(一般纳税人“个转企”培育库、涉税重点“个转企”培育库、6类重点行业“个转企”培育库,“个转企”金融支持名单、优质转型企业名单、企升规名单),真正将具备一定规模、一定实力的个体户升级为企业。要强化纾困解难帮扶,切实做好转企后的跟踪服务,巩固转企成果。三是重点抓好“四上”企业培育。各县市区要重点对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物流仓储等行业开展全面调研摸排,对标入规标准,分门别类建立重点培育库、临退规企业帮扶清单。要进一步完善“四上”企业培育机制,加强申报指导服务,推动“应入尽入”。四是培强分支机构。要按照行业属性和属地原则,为在常设立分支机构的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指导服务。五是加大产业招引培育。紧盯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长10%的目标不放松,做好产业招引培育。经开区、津市、汉寿、安乡要抓好专业园区建设,完善产业配套,强势推进项目建设。要及时调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困难,落实奖补政策。运行好湖南(常德)生物医药创新服务站。

(四)突出质量支撑作用,服务现代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质量品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职能作用,大力推进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实施,赋能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出台《常德市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意见》,不断完善首席质量官培育、聘任、履职和管理制度。继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帮扶。推动县市区完成政府质量奖评审,争取启动第二届市长质量奖评选,指导武陵酒、中联建起、响箭重工等企业争创第八届省长质量奖。二是深入推进品牌提升工程。落实《常德市品牌建设工程行动计划》,强化品牌建设部门协同,开展系列品牌培育、品牌推介、品牌服务等行动,发动企业积极参与“湖南名品”评价。三是持续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出台《常德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加快制定“一县一特”优势地理标志产品相关质量标准。完善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积极推动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创建。

(五)聚焦知识产权运营,营造创新创造氛围。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通过“知产”裂变赋能创新发展。一是夯实知识产权服务基础。深入推动知识产权局市合作,出台《常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分中心能力建设和服务提质。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九大技术领域企业,实施高价值发明专利提升行动和知识产权强链护链行动,推进高价值发明专利的挖掘、培育和布局。二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进一步提升保护效能。加强部门协同,开展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和重点领域专项行动,遏制商标侵权和地理标志“搭便车”行为。推进维权援助机构能力建设,开展海外知识产权侵权预警分析。三是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行动,协助高校院所盘活存量专利。强化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培育,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指导科创型企业开展专利产品备案。指导“常德香米”“汉寿甲鱼”省级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

(六)加强规制整治力度,维护公平市场秩序。要加大公平竞争审查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开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更好发挥规制整治在经济治理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一是加强公平竞争监管。开展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专项清理,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合规辅导。做好公用事业等自然垄断行业限定交易、搭售、附加不合理条件等行为的整治。加强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执法。加大医药、网络等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强商业秘密创新试点和保护,积极申报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企业。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整治。依法查处健康、养老、托育用品质量违法行为;重拳惩治检测机构造假等突出问题;加强医疗卫生、教育、水电气运等重点领域价格监管;持续保持打传规直高压严打态势;严查医美、药品、保健品、房地产、教育培训等领域虚假违法广告;扎实开展网络交易监管和重点领域合同不公平格式条款评审;加大重点民生计量器具和商品量的计量监管力度。深化“铁拳”、“双打”、“长江禁捕”、市场流通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整治、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毒品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网络教培、蓝天保卫战、“洞庭清波”常态化监督等专项执法,做到查办一案、警示一片。三是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创建,鼓励“名优特新”品牌企业申报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推进消费纠纷解决、牟利性索赔分类处理、消费投诉信息公示等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推动消费纠纷在线化解。广泛开展消费维权系列宣传,引导理性消费、依法维权。

(七)创新监管执法方式,推进公正文明执法。要坚持系统推进依法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综合效能。一是深化法治监管。广泛开展“法治大讲堂”“法治下基层”等活动,务实抓好“八五”普法。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行政执法“四项制度”走深走实,坚决杜绝“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一刀切执法”和“以罚代管”。加强执法监督,开展法治市场监管建设评价,做好法治市监现场核查和案卷评查。完善强制公示有关要求,组织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二是加强信用监管。动态管理“双随机”抽查“一单两库”,不断扩大部门联合抽查覆盖面、占比率。积极探索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通用+专业”信用风险分级管理模式。扩大涉企信息归集共享范围和领域,提高归集公示共享数据质量。优化信用修复流程,强化信用监管措施效能发挥,协同推进失信联合惩戒。扎实做好市场主体年报公示。三是推进智慧监管。用好用活各类智慧监管平台,以信息化推动监管效能现代化。

(八)聚焦民生领域监管,守牢市场安全底线。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统筹发展与安全。一是强化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加大网络售药、医疗美容、农村药店等领域监管力度;全面推进“规范化药房”建设,确保60%的药房年底达标验收。持续做好药物警戒工作。二是强化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燃气具及配件、烟花爆竹、“一老一小”产品、“护农”产品等重点产品,组织实施专项治理行动。推进规范产品合格证工作,推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监测抽检,严格落实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制度。三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守底”和“强执法防事故”行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按照“一单四制”形成整改闭环。